close
在勞動議題當中『勞動新政策讓勞工有感、企業有怨?』有何看法?
當勞動部如果為了討好勞工,祭出「加薪、給假」方面政策,帶頭挑起勞資雙方敏感神經(權益Vs成本),引發論戰,相信未來四年施政,必定會是烽火連天的場景,不禁令人憂心
一、政府不宜過度介入勞動條件:長期以來,施政常陷入「大政府」迷失,在經濟發展、產業政策、資源調配等議題,的確有賴政府強力主導,。但是涉及企業經營成本是否需一昧拉高勞動基準,造成勞資對立衝突?逼老闆全盤接受嗎?這類的作為,有必要再多加思考;讓付薪水的是老闆承擔勞動市場機制下的勞動人才結果,真正回歸勞動力供需平衡,政府在真正勞工權利受損下介入公權利,應該才會是較適妥的角色扮演。
二、注意台灣產業結構狀況:台灣有高達9成以上屬於中小企業,目前又以勞力密集服務業為人力需求重心。這些新政策而增加企業成本,侵蝕利潤,將考驗經營者管理能力及財務實力可否支撐?
三、勞動條件爭取應該是勞動者團結權表現:雖然100年5月1日起「新勞動三法」陸續施行,無奈五年來工會組織除了遊街抗議外,仍不見在企業內發揮多少效用,究竟是勞工無意識還是政府選擇性忽略?
建議:政府應回歸指導者、裁決者的角色,根本不必跳下來成為當事人。周休二日其實大多數企業都已經調適運作多年,但沒必要翻轉比公務員更優,畢竟兩者雇主不同,無法比擬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