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『從華航罷工事件看企業勞資關係』這個勞動議題值得探討
華航空服員發動台灣航空史上第一次罷工,對台灣勞動關係立下里程碑。作為人資勞動學研究者,在激情過後冷靜思考,這事件對企業人資管理上了一課。
我的感想:
一、職業工會洗刷污名:此次主導者不是華航企業內工會而是外部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。過去被譏為「勞保工會」,在新勞動三法實施後,首次表現「正名」效應,將來會成為工會組織的新主流。也對眾多不願成立工會的企業當頭棒喝,別以為有「御用工會」便可高枕無憂了。
二、經營者不了解員工的心:華航為泛公股、政府主導的上市公司,無奈企業文化傾向國營企業,決策高層均為官派,與員工在年齡、思維認知差距頗大。長年勞資爭議不斷,我反而同情華航人力資源處的朋友,是否也被「非專業」打壓,無法展現專業?
三、員工並沒有勝利:當新經營高層全面同意勞方訴求,美麗空姐呼喊:「罷工不可怕,團結就有力量」口號時,擺明這是政治而非勞動事件。意味著華航要增加龐大支出,如果沒有更多收入,目前已經高於同業的勞動條件將會使營運績效雪上加霜,未來可能會重蹈美國航空、日本航空的破產惡夢!
四、修法保障旅客權益:勞動爭議處理法第54條竟然沒有將「交通運輸業」納入勞工爭議行為的限制行業。以致罷工於可以癱瘓機場、影響旅客出行、旅行社商譽,應立刻檢討修法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